【民营医院】民营医院为什么总是为患者数量发愁

作者:未知来源:新华每日电讯日期:2012-5-23 17:28


    卫生部允许社会资本按照经营目的,自主申办营利性或非营利性医疗机构。通知指出,2000年卫生部等联合印发的《关于城镇医疗机构分类管理的实施意见》中“城镇个体诊所、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和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一般定为营利性医疗机构”的规定不再适用。(522日《新华每日电讯》)

    鼓励社会资本办医,大力发展民间医院,是新医改的重要举措。这一举措的首要意义,在于缓解公立医院医疗资源紧张的现状。以北京为例,“看病难”是不少患者的切身感受,“挂号起五更,排队一条龙”成为常态。即便从去年7月开始,北京市相继推出114电话预约和网上预约挂号平台,但根据北京市卫生局网上预约挂号平台显示,多数医院投放了3个月的号源,像同仁、协和等知名医院的重点科室,3个月以内的号源全都约满。

    以现有公立医院与私立医院的绝对数量对比来看,13519:8864,超过1.5:1的比例,开放社会资本办医之后,相信民营医院数量还会有一定数量的提升。然而两者各自发挥的效用,与其数量却远远不成正比。提起民营医院,人们总会联想起不孕不育广告和治疗性功能疾病,似乎去那里看的病多是难以启齿的私密病。于是乎,与公立医院的门庭若市相比,有些山寨化的民营医院则总为患者数量发愁。产生这一结果至少有两个重要原因:

     其一,医疗人才的良莠不齐。医学院毕业的学生,就业首选是那些公立的三甲医院,因为不仅仅是这些医院收入高、饭碗稳,单就在职称评定上,相比于民营医院,也大有优势。这就导致流向民营医院的人才质量无法得到保证。

     其二,无法使用医保。截至2011年,北京市拥有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等各类医疗机构达9000余家。其中,属医保定点范围的各级医院共有近2000家;民营医疗机构3000多家,占全市医疗机构总数的三分之一,但被纳入医保定点的民营医疗机构仅占全市医保定点医疗机构的6.5%。这种局面使得患者即便想到民营医院就医,也会囿于就诊费用的现实考量而绕门而过。

     以上这些,其实都与政策层面上的“玻璃门”有关。目前,不仅在职称评定、医疗保障“定点”上,在税收、拿地成本等问题上,民营医院都受到不公平待遇,这也使得民营医院很难与国营医院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竞争。这也是发展这么多年来,民营医院虽然数量不少,但多而不强的政策性原因。

    所以,为了使民营医院真正能起鲶鱼作用,甚至与公立医院形成竞争态势达到良性循环,打开社会资本办医的大门之后,还需再破政策层面上的“玻璃门”,在财政上、税收多给些支持,在引进人才上给予户籍、职称评定等方面的同等待遇,在用电、用水、用气、用热与公立医疗机构实行同价等等。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民营医院才能真正发展壮大起来,成为缓解看病贵、看病难的一个生力军。


(智行编辑:cindy)


广州智行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广州市海珠区广州大道南788号(广一国际电子商务产业园)2号楼401
客服电话:020-84203888 传真:020-84205888 邮箱:Hello@gzx123.com
邮编:510300 粤ICP备140353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