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医改】西雅图儿童医院,不可思议的“全免费医疗”

作者:未知来源:华夏医界网日期:2014-12-18 17:15


    去年年底一则遗产捐赠的新闻在素来平静的西雅图引起一阵小小的轰动。一位长期生活在养老院的独居老人杰克·麦克唐纳去世后,将其所有的1.876亿美元的信托基金分别捐给了宗教慈善组织救世军、其母校华盛顿大学法学院和西雅图儿童医院。当笔者在晚餐饭桌上跟笔者寄宿家庭的老太太Irene聊起这桩新闻时,她补充说,西雅图儿童医院本身也是一家著名的慈善机构,来自于美国西北四个州许多家境贫困的重病儿童在那里都可以接受免费的医疗救助,这家医院甚至还专门为非本地的病童父母提供陪护住宿。这番闲聊让笔者对西雅图儿童医院顿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Irene自己也是一位有二十多年服务经历的老志愿者,通过她的引介,在一个绵绵细雨的典型西雅图下午,笔者去拜访了儿童医院慈善基金会的高级主管Susan Blake女士。


  

    免费医疗

 

    西雅图虽然在美国算不上一线的大城市,但是其城市整体的医疗水准却是蜚声全美。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的卡雷拉斯就曾在西雅图接受癌症的治疗,并最终痊愈重返舞台。


  西雅图儿童医院是一家非公立的专科医院,更是西雅图诸多著名医院中极具公益知名度的一家高水准医院。当笔者向Blake女士问及医院是不是真的向病人提供免费医疗,她微笑着说,免费的医疗服务是无法维持一家大医院的生存的,西雅图儿童医院没有政府的拨款,收入的来源主要是病人的医疗保险和基金会的慈善募捐。这家创立于1907年的儿童医院始终秉持着这样一条宗旨:无论孩子家庭条件如何,必须让他们享受到同样水准的治疗。Blake女士强调道:如果是比尔·盖茨的孩子和一个来自没有保险的家庭的孩子住在相邻的病房,他们不会对任何人另眼相看。


  为了实现这一承诺,儿童医院的慈善基金每年劝募的金额都在五六千万美元,近三年来向基金会捐款的年均人数都将近三万人。与一般我们所知的慈善组织不同,儿童医院慈善基金独家专属于西雅图儿童医院,所有的善款全部投入到西雅图儿童医院的日常运作和医疗研究。而这一切都是基金会的工作人员像蜜蜂一样整年地辛勤工作才能实现的。


  世上并没有真正免费的医疗,但是一个卓越有效的慈善机制,可以让人们免除无法承担庞大医疗开支的恐惧,把生的希望一直传递下去。

 


  西雅图儿童医院基金会

 

  作为一家只是地区性专业性的慈善机构,西雅图儿童医院2013年劝募的总额在6000万美元左右。而根据网上的数据,李连杰壹基金在2010年上半年的劝募额是3300多万元人民币,中国红十字总会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接受了约合上年总额9倍的捐款15.37亿元人民币,合现在的2.5亿美元。如此比较,这一家儿童医院的能量令人咋舌。


  美国人爱捐钱,早已不算是新闻。在儿童康复医疗方面,人们尤其乐意慷慨解囊。俗话说美国是儿童的乐园、成年的战场、老年的坟墓,至少在儿童这一块所见不虚。希望在将来,而儿童的将来未可限量。这也许是西方文化自希腊神话潘多拉的盒子以来亘古未变的主题。相比而言,鲁迅曾经猛烈批判的二十四孝却是情愿牺牲幼小来孝养父母。东西方在价值观上的差异,不能由一句话来判断是非曲直,如果能够相互取长补短,应该会是一种文化的双赢。


  除了关爱未来的善心以外,社会制度的设计也是促进社会慈善的重要因素。基金会专门负责遗产捐赠事宜的Lorraine太太介绍,在华盛顿州,联邦政府、州政府等各部门对遗产的课收税率叠加起来最高可能会超过45%。出于减免税额的考虑,慈善捐助往往成为美国人的首选。在这个税务警察狠过刑事警察的国度,通过各项慈善活动减免家庭的日常税负已成为生活的常识。许多人会开着皮卡把家中的多余物品捐到慈善性质的二手商店,捐赠的存根在每年的报税季节都可以用作减免凭证。与遗产捐赠相比,这些只是小巫见大巫了。Ms.Lorraine负责的部门有专门的法务和精算人员,与捐赠家庭的律师或基金会作定期的沟通、制订合宜的方案,很多捐赠个案几乎跟企业并购一样旷日持久。当然除却这些台面上的公事,更重要的还有与捐赠家庭感情上的沟通。那位裸捐了2亿美元身家的麦克唐纳先生,Lorraine太太与他保持了十余年的个人友谊。可配得上老话说:精诚之至,金石为开。


  在2010年到2013年过亿的劝募资金中,37%都来自于个人捐赠,下至十块钱,上至千万元,聚沙成塔。如果再加上社会自发的、以个人社会圈子为中心的各种基尔德”(Guild)组织的帮募,实际个人捐助的比例就会高达57%!而三年间各类企业的捐助只有9%而已,真可谓相形见绌。要知道,西雅图可是巨头公司云集之地。但有趣的是,即便如此,也没有在基金会听到任何对企业公司的抱怨和不满。毕竟企业首先是一个营利组织,不应该让它承担超越自身社会角色的义务。更何况,个人的社会责任感在一套良性运作的制度中所焕发出来的能量,已经让舆论逼捐丧失了存在的必要。

 


  妇女何止能顶半边天

 


  妇女能顶半边天,这是中国人的俗话。在美国,妇女的地位一直存在着争议,一方面女权主义是美国社会绝对不容小觑的一股力量;但另一方面美国专职家庭妇女也不在少数。笔者身边的朋友,家中多是全职太太。有些家庭先生还是在读的博士生,靠奖学金养活一家三口,收入并不高。但拿着考古学硕士文凭的太太还是安心在家带孩子,偶尔帮衬指导一下邻居家孩子弹钢琴,全家其乐融融。以前看五四时围绕着《玩偶之家》的讨论,说妇女没有经济地位就没有社会地位。但在美国似乎却不全然是这样。家庭妇女不仅有社会地位,也有巨大的经济能量。


  华盛顿州内的基尔德(guild)团体,这个英文词儿,原来指的是欧洲中世纪的商业行会,但这个意思此处实在不能生搬硬套,因此还是用个音译吧。华州的基尔德并不隶属于基金会,这多是一些由家庭妇女们组织起来的小团体,少则三五知己,多则数十邻里亲朋。家庭妇女并不意味着没有社会活动,她们在闲暇之时举办慈善性质的茶会、舞会、赛马会、网球赛……不一而足,借此结成一张庞大的社会关系网络,其平均筹款规模占到基金会善款总额的20%,这意味着几乎每年基尔德团体都能为医院募到上千万美元!


  女性的知性和感性,与慈善事业有着一股天生的契合。而社交活动,亦是欧美传统中,女性专擅的长技,没有女主人的沙龙,便缺少了慧与美的灵魂。而当女性把这种沙龙传统带领到社会慈善的轨道上来,又焕发出了无穷的正能量。值得一提的是,西雅图儿童医院本身是由一名妇女为亡儿创立的,而笔者在基金会的访问中所遇到的各级主管都是女性,其余的工作人员,放眼望去也多是巾帼人物,在此间妇女何止是顶起了半边天!


  女性走回了家庭并不意味着脱离社会,她们参与社会的方式或与职业女性不同,但丝毫没有因为不在职场而淡薄社会的使命感。在笔者寄宿的人家,Irene是一位已经居家六十年的家庭主妇了,但同时也是一位有将近三十年志龄的志愿者,每周五都在医院做志愿服务,两次登过报纸(这次是第三回了)。有自由支配的时间,这是主妇们的一大优势;社会的文明与富足程度,也在无形地支持着主妇们活跃在社会舞台上。相形之下,身在职场,有时却只是系统中的一个齿轮一个螺母,个人的创造与价值也同样会在公文琐事中消磨殆尽。若是如此,居家与工作,又是孰得孰失呢?


  笔者不确定在中国社会现时是否能够拷贝华州基尔德的模式,使之成为中国慈善事业的一支主力。笔者只想用华州基尔德来说明,居家的并不都是绝望的主妇,她们是一支伟大的社会力量。

 

 

                                                                                       (智行编辑:Stella)

广州智行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广州市海珠区广州大道南788号(广一国际电子商务产业园)2号楼401
客服电话:020-84203888 传真:020-84205888 邮箱:Hello@gzx123.com
邮编:510300 粤ICP备140353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