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上海首个二级医院整体转型康复医院

作者:孙刚来源:解放日报日期:2012-11-30 09:49


(原标题:二级医院整体转型康复医院)

上海医改推出新举措。昨天,由杨浦区老年医院转型的上海市第一康复医院(筹)正式冠名揭牌。这是卫生部新版康复医院标准颁布后,全国范围内由二级医院整体转型的第一家康复医院。

补上康复资源“短板”

近年来,我国疾病谱发生了重大变化,慢性病发病率不断攀升,每年有大量慢性病病人急性发病,经治疗或手术后亟待康复;此外,全国还有8500万残疾人,以及因车祸等事故而受伤的人员。据卫生部统计,有潜在康复医疗需求的人群占了全国总人口的12%

与之鲜明对比的是,我国康复资源极其匮乏。以上海为例,绝大多数床位都是临床治疗型,各大医院近年来虽然纷纷开出康复医疗科,但几乎都只开门诊而没有专用床位。残联、工会、体育等部门虽有一些康复机构,但数量少、水平低,且对需求最大的疾病康复而言无济于事。

为补上康复医疗资源“短板”,让更多人享有健康寿命,国家和本市医改方案都提出加快发展康复医疗。而对不少二级医院而言,转型为康复医院也是一条摆脱困境之道。上海有100多家二级医院,除个别位于人口导入区的区域医疗中心外,多数功能定位不清,夹在一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三级医院之间,发展乏力甚至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杨浦区老年医院虽然目前运转良好,今年迄今还结余300多万元,但院长吴晓童目光长远:“二级医院在竞争中必然处于劣势,与其将来被动,不如现在抓住时机率先转型。”

循序渐进绝不冒进

昨天挂牌的第一康复医院,附带了一个“筹”字,有点“扎眼”。

杨浦区老年医院具有开展康复医疗的良好基础。该院2002年即成立了康复医学科,2004年又与华山医院合作,成立杨浦区康复医学中心,为区域内病人重塑健康作出了不小贡献。但吴晓童坦言,与国际先进康复中心相比,对比今年3月卫生部出台的康复医院新规,医院无论设备、技术还是人员素质等软硬件都有不少差距,“冠名‘筹’体现了实际情况,市管理部门不务虚名,也督促我们脚踏实地,争取经过3年发展,达到三级甲等专科水平,不负‘上海第一’。”

发展路径已经绘就。原老年医院偏重于慢性病、多发病的治疗,3年内将逐步转型以康复为主,建立起完整的康复体系。如骨科将形成疼痛、脊髓损伤、骨关节康复等3个亚专科,内科建老年康复、神经疾病和心肺疾病康复等亚专科,以及儿童康复、视听康复等。按照康复医院的科室设置标准,成熟一个转型一个,绝不冒进。医院在市区两级财政支持下,将根据需求逐步引进先进的康复设备,如被称为 “下肢机器人”的全自动步态训练仪,使下肢瘫痪的病人能第一时间开展康复医疗。

老年医院现有400张治疗床位,3年内其中300张将转为康复床位。按国际标准,300张床位应配备康复医师60人、康复治疗师120人,目前医院分别仅有11人和26人。医院为此将深化与华山等大医院的合作,加快培训并引进人才,尽快补上缺口。第一康复医院还将开设会诊中心,聚集各大医院的康复专家为疑难病例把关。

成功转型还需多方支持

医院转型,往往面临复杂的人事问题。第一康复医院如何解决?

吴晓童说,在转型由规划到实施的过程中,医院做了大量工作,逐级凝聚了共识。“转型是大势所趋,不但是医改的方向,公益医院公益性的要求,也是医护人员个人发展的新机遇。”他坦言,作为二级医院,过去每年都有医生跳槽“另觅高枝”,一些医生更认为康复没有技术含金量。但他们到康复科室轮转后,不少人彻底转变了这种观念,意识到康复医学大有可为——今年6月,转型申请得到批复后,医院再没有一个医生跳槽。

要成功转型还需要多方支持。吴院长建议,放宽医生执业的标准,允许兼有医生和康复医师两种执照,既能稳定原来医生队伍,也利于促进“医疗康复一体化”,对病人更有裨益。管理部门也应淡化平均住院天数、均次费用等考核一般医院的指标,更符合康复医疗的实际。

目前,一些康复医疗项目的收费标准明显偏低。如用途广泛的水疗,水池需常年保持28摄氏度恒温,医生要亲自下水一对一治疗,半小时仅收费2030元,比宾馆泳池收费还低,无法体现医护人员救死扶伤的劳动价值。专家建议物价部门会同医保部门,参照康复医疗项目的成本和功能,合理调整价格,才能保证康复医疗的良性发展。

副市长沈晓明出席冠名揭牌活动。



                                                                                      (智行编辑:stella)


广州智行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广州市海珠区广州大道南788号(广一国际电子商务产业园)2号楼401
客服电话:020-84203888 传真:020-84205888 邮箱:Hello@gzx123.com
邮编:510300 粤ICP备14035399号